俯卧位通气能够降低ARDS患者的死亡率2024-11-28 08:35:18
俯卧位通气是目前重症医学领域针对ARDS等严重肺部疾患改善通气状态、纠正低氧、促进肺复张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俯卧位可以改善肺部的通气/血流比例,增加背侧肺泡的通气,提高氧合效果。研究显示,俯卧位通气能够降低ARDS患者的死亡率。有研究表明,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每日至少12h以上)可能对患者的预后更有益。体外膜肺氧合在ARDS患者救治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它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氧合器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回输到体内,从而部分或完全替代肺的气体交换功能,使肺得到休息。对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严重ARDS患者,ECMO是一种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手段。例如,在一些严重甲型H1N1流感导致的ARDS患者中,当患者出现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时,ECMO的应用为患者赢得了恢复的时间。然而,ECMO也存在诸多并发症,如出血、血栓形成、感染等。据统计,ECMO治疗患者中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20%-30%,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10%-15%。此外,ECMO的应用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和操作,包括心脏外科医生、重症医学医生、护士和呼吸治疗师等多学科人员的协作。
关于其应用时机的研究不断深入,有研究发现对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情况下,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仍低于80mmHg时,应尽快启动ECMO治疗。限制液体输入可以减轻肺水肿,改善氧合。研究表明,与自由液体策略相比,限制液体输入在ARDS患者中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限制液体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缩短了约23d,住院时间缩短了约35d。但在实施限制液体策略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避免出现低血压和器官灌注不足。
出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基础研究与临床救治新进展》作者:金发光,陈键,赵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