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细胞是治疗放射性胃肠道综合征的简单有效的新方法2024-12-06 08:25:40
Masahiro等的研究表明,Muse细胞在体外向四氯化碳处理的肝纤维化组织切片的迁移能力远高于非Muse细胞,且在肝纤维化模型中自发分化为表达多种肝细胞标志物的细胞。注射后8周,表达成熟的功能标志物,如CYP1A2和Glc-6-Pase,且血清生化指标的恢复与纤维化的显著改善在Muse细胞组和非Muse细胞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辐射诱导的胃肠道综合征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发生在高剂量辐射后,导致肠粘膜损伤和败血症。Honorine等的研究发现,在18Gy辐照小鼠腹腔后4小时静脉注射Muse或MSC(5×104个/只),29天时Muse细胞组仍有70%存活,而MSC组在10天内全部死亡。辐照后24小时注射Muse细胞,29天时的存活率仍为70%,而辐照后5天注射Muse细胞,所有小鼠在第8天死亡。结果表明在辐照后24小时内及时注射Muse细胞,可快速修复肠上皮细胞,保护其中具有抗菌能力的潘氏细胞,有效提高放射性胃肠道综合征小鼠的存活率。该研究表明,Muse细胞可能是治疗放射性胃肠道综合征的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阿霉素肾病是因药物累积导致的肾脏损伤。Nao等分别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和低免疫缺陷的BALB/c小鼠制作了阿霉素诱导的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模型,然后尾静脉注射Muse细胞和非Muse细胞(2×104个/只)。第2周时,Muse细胞和非Muse细胞主要分布在正常SCID小鼠的脾和肺中,而在FSGS-SCID小鼠中,Muse细胞更多地分布在肾脏,非Muse细胞依然只分布在脾和肺中,第7周时,Muse细胞从其他脏器中消失,全部集中到肾脏,主要是肾脏皮质中,表明肾脏的损伤是诱导Muse细胞归巢的直接因素。
出自《多系分化应激耐受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优势及其在再生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作者:鲁哲,任世凤,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