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储存红细胞回输不良反应的新策略2021-11-30 08:59:00
建立小鼠体外储存红细胞实验平台有助于研究小鼠红细胞储存损伤,进一步探究储存红细胞回输不良反应以及寻找减轻储存红细胞回输不良反应的新策略。相较于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可以严格遵循单因子水平变量的原则,保持红细胞储存时间作为单一变量,去除了临床遵守的“先进先出”方法研究的弊端。我们实验中,严格控制每只受体小鼠的生理状态一致,每只小鼠输注的红细胞的量、红细胞来源于同一批次小鼠心脏取血,所有红细胞都滤除白细胞等。选取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因为小鼠体型较小,实验资源需求小,且可利用小鼠建立各种疾病模型,进行一系列免疫学测定等。建立小鼠储存红细胞平台,构建小鼠储存红细胞回输模型,FDA 规定用于回输的储存红细胞的溶血率小于1%,回输24小时存活率大于75%。CPDA-1作为常用的红细胞储存液,含有葡萄糖、磷酸根缓冲对、枸橼酸盐和腺嘌呤等,维持储存环境酸碱平衡,并为红细胞提供一定代谢反应物。但在红细胞在体外储存的过程中,仍然发生能量供应不足,导致ATP浓度的降低,离子平衡受到破坏;还原性物质减少,造成氧化水平升高;红细胞携氧功能降低等。实验发现,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pH 值显著降低,说明小鼠红细胞储存过程中,代谢性物质的积累,如乳酸等,导致氢离子浓度升高,进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PO2 水平下降,PCO2 水平升高,储存液中氧含量显著降低,可能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不易与血红蛋白分离.
血气测定显示,胞外Na+显著降低,K+显著升高,说明Na+内流,K+外流。红细胞体外储存过程中,Na+-K+-ATP 酶活性丧失,导致Na+流入红细胞内,大量K+从包内流出到储存液中。临床上,储存红细胞回输后,Na+浓度在24小时内即可恢复正常水平,而K+浓度需要4天才恢复到正常水平。在红细胞能量代谢中,ATP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维持 Na+-K+-ATP 酶活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ATP含量显著降低,小鼠新鲜红细胞ATP含量为3.66±0.35mol/g, 储存14天后为0.94±0.16mol/g, 红细胞唯一的能量来源是糖酵解,糖酵解的启动需要ATP的参与,ATP含量的降低严重影响了红细胞的正常的能量代谢,并且研究表明,恢复储存红细胞的含量能逆转红细胞形态的改变。
出自《丙酮酸钠减轻红细胞储存损伤及输注后肝损伤的研究》作者夏厦。
上一篇: 红细胞的制备和储存
下一篇: 储存红细胞的溶血率高于新鲜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