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8CV2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结直肠癌的新方法2025-01-03 08:52:19
由于肿瘤干细胞在肿瘤发生、转移、治疗抵抗和复发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人们开发出多种靶向策略用于肿瘤干细胞的干预,其中靶向表面受体、表观遗传因子和信号通路的研究最为透彻。其中,肿瘤干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在多个综述中已经详细论述,本综述重点关注表面受体和表观遗传因子的靶向。表面受体的靶向主要使用中和抗体、多肽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等策略。抗体方面,多家实验室评估了Lgr5高亲和性单抗BNC101对肠癌的治疗效果,发现BNC101具有抗肿瘤活性,在肠癌PDX模型中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Lgr5配体RSPO3的抗体能够诱导PTPRK-RSPO3融合型肠癌的分化和干性丢失,并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靶向肠癌干细胞标志物前胃泌素的单抗Hz8CV2能够通过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肿瘤干细胞和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Hz8CV2和5-Fu的联合用药与单独使用5-Fu相比,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证实了Hz8CV2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结直肠癌的新方法。
Junttila等利用DNA免疫策略,制备了Lgr5抗体8E11,并对8E11抗体进行了人源化改造,利用改造后的hu8E11v2抗体制备了两种Lgr5抗体耦联药物,发现两种抗体耦联药物均能够抑制肠癌细胞系的扩增,伴随着截然不同的副作用:hu8E11v2–vc-MMAE没有肠道副作用,而hu8E11v2–NMS818则有较为严重的肠道副作用和体重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抗体耦联药物的旁观者效应和 NMS818 对增殖细胞更强的毒性(相比MMAE,NMS818对增殖细胞的毒性强10~100倍)。
出自《肿瘤干细胞与免疫微环境调控》作者:朱平平,靳水玲,赵奇.
上一篇: 信号分子促进肿瘤干细胞的生长和自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