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CD8+T细胞具有更强的抑瘤作用2025-01-06 08:45:57
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及其免疫调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最新研究发现,负载有来自肿瘤干细胞小球外泌体的树突状细胞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免疫治疗策略。进一步研究表明,从小鼠和人类肠道器官中分离的EV可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炎症反应,但EV介导的免疫调节会被阿片类药物破坏。除了肿瘤干细胞自身的干性外,某些自身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微环境细胞在癌症治疗中也发挥关键作用,可以作为肿瘤和肿瘤干细胞的干预靶点。其中,CD8+T细胞的分化状态是决定其功能的核心因素,具有干细胞特征的肿瘤内CD8+T细胞具有更强的抑瘤作用,肿瘤内具有干细胞特征的PD-1+tcf1+CD8+T细胞在免疫治疗反应中介导了细胞扩增和肿瘤控制。最近研究表明,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cBAF能够与c-myc互作,共同维持了T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免疫应答能力。更重要的是,cBAF的抑制剂在体外短暂处理T细胞即可促进T细胞的存活和抗肿瘤能力。吲哚胺-2,3-双加氧酶-1被认为是肿瘤治疗中重要的免疫治疗靶点。IDO1+Paneth细胞是肠道和肠癌干细胞重要的微环境细胞类型,在肠隐窝和肿瘤干细胞中发挥关键作用,IDO1依靠STAT1抑制肿瘤中免疫细胞的激活,促进结直肠癌的免疫逃逸。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及其免疫微环境的互作受到多种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性别、年龄、代谢水平和神经因素的影响,相关的因素对肿瘤干细胞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干预策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大多数非生殖型肿瘤,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预后差。例如,当缺乏抑癌基因RB1和P53时,雄性小鼠中星形胶质细胞更容易转化成为肿瘤细胞,且伴随着更强的肿瘤干细胞特征。
出自《肿瘤干细胞与免疫微环境调控》作者:朱平平,靳水玲,赵奇.
上一篇: 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改变免疫微环境
下一篇: 肿瘤干细胞及其免疫微环境的靶向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