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地纯化靶细胞具有很大的挑战性2025-01-20 08:27:12
由于不同供体和组织来源MSC存在较大的变异性,产品开发和成药研究中应尽量减少或降低影响产品批间一致性的变量,充分研究满足成药需求且质量较高、供应稳定的生产用细胞来源。在保持组织类型固定的前提下,经早期研究积累一定数据后,加强对自身产品不同来源细胞的变更桥接研究和认识,逐步拓宽产品的来源边界(如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的供者和组织),确保产品质量及其延续性。目前MSC治疗产品入厂后的生产工艺及工艺变更相对复杂多样,对其质量一致性及成药性带来极大挑战。MSC分离一般基于细胞的物理性质、化学结合性、黏附性、表面标志等,如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膜过滤、贴壁培养、免疫亲和分离等方法,但每种方法的便捷性、快速性、分辨率和特异性均有差异,不同厂家相应的工艺参数和过程控制也存在很大差异。由于MSC在组织中的确切位置或表型尚不明确,因此特异性地纯化这些靶细胞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此外,MSC产品依赖于长期的体外培养,体外培养中培养基、消化酶、生长因子和血清等的选择和质量批次差异亦增加了产品中细胞特性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例如,在研究生长因子、培养基等不同外界因素对成纤维样克隆形成单位频率和大小的影响时发现,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成纤维样克隆形成单位的增殖均有促进作用,但可能显著降低CD105的表达。
此外,不同的培养体系如氧含量、培养基质等,使得细胞状态、代次、功效和基因组稳定性亦存在差异,这涉及MSC在培养过程中特异性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特异性旁分泌和自分泌因子的产生。低氧、炎症刺激或其他因素/条件下的MSC体外预处理可能会刺激其在体内的存活、增殖、迁移、外泌体分泌以及促血管生成和抗炎特性。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申报进展及成药性挑战》作者:韩冬梅,周菂,张毅.
上一篇: CD146在脐带来源的MSC中高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