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外泌体在骨再生和修复中的潜在作用2025-02-14 08:29:24

干细胞外泌体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涉及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动态过程,主要分为5个阶段。①干细胞外泌体的发现与初步研究1983年,外泌体首次于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1987年JOHNSTONE将其命名为“exosome”。

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能够分泌外泌体,然而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干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上,对外泌体的研究相对较少。②干细胞外泌体在骨组织工程中的潜在价值开始被发现:直到2007年,VALADI等发现外泌体可以通过RNA实现细胞间信息传递。随着研究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外泌体在骨再生和修复中的潜在作用。③干细胞外泌体治疗骨缺损的临床前研究阶段:2010年,干细胞外泌体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者们通过动物模型验证了外泌体治疗骨缺损、骨折修复的有效性。
 
SAHOO等通过动物模型验证了注射干细胞外泌体可以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相应部位血管生成。④干细胞外泌体与生物材料的结合阶段:为了增强干细胞外泌体的治疗效果,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将外泌体与生物材料相结合的策略,这种策略可以提高外泌体在体内的稳定性和靶向性。例如,将外泌体加载到支架中以促进骨组织的再生。
2016年,ZHANG等发现与β-磷酸三钙结合的外泌体被释放并内化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进一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和成骨诱导分化。⑤临床应用与未来展望阶段:目前,干细胞外泌体在骨组织工程中的临床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临床试验正在评估外泌体治疗骨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年来工程化外泌体开始受到广泛关注,ZHA等利用外泌体封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质粒有效诱导了节段性骨缺损的大部分血管化骨再生。
 
出自《干细胞外泌体和生物材料辅助外泌体修复骨缺损》作者:刘念,董昕玥 ,王菘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