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日本启动了HLA配型的iPSCs临床试验2025-02-25 09:48:22

2008年In-Hyun Park成功地将PD患者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同年,Marius Wernig成功利用iPSC分化为多巴胺前体细胞并移植到大鼠脑中,延缓了PD大鼠的疾病表型。无论是健康个体还是PD患者的iPSC诱导而来的多巴胺前体细胞,移植到健康猴脑中均能成功存活,自体iPSC来源的细胞移植至MPTP诱导的PD猴脑中也可以长期存活并改善其运动障碍表型,这些发现为自体iPSC诱导的多巴胺前体细胞移植治疗PD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8年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率先完成了一位PD患者自体iPSCs移植治疗的临床试验。鉴于此次移植的是自体来源细胞且患者年龄较大,术后并未采用免疫抑制剂。至2020年发布的临床结果表明,移植两年后患者脑内的移植细胞保持了良好的存活状态,其运动障碍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同年日本启动了HLA配型的iPSCs临床试验,该试验招募7人,到2023年12月已经完成所有患者的招募,目前移植后的临床数据尚未发表。
 
2023 年FDA批准了Aspen Neuroscience的新药申请ANPD001(自体iPSC衍生的多巴胺能前体细胞)开展临床试验ASPIRO,已完成第一例病人的移植手术。展望2024年,全球范围内正积极开展多项针对PD的自体iPSCs衍生多巴胺能前体细胞移植疗法的临床试验,其中包括中国的项目以及美国的多个中心,这标志着该领域研究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尽管hiPSCs衍生的多巴胺前体细胞移植技术正蓬勃发展,但该领域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难题:包括自体诱导细胞间的批次差异、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分化细胞中的比例控制、移植细胞分化阶段与潜在肿瘤形成风险的平衡、移植物引发的免疫反应管理、移植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成熟度及其突触连接建立,以及免疫抑制药物对老年人群可能增加的感染风险等。
 
出自《帕金森病细胞替代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者:陈洁纯,黎明涛,马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