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可行性2025-02-25 09:53:30

这些研究都支持以ALN为核心的转录因子组合可在体直接将星胶转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来自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张春立团队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在过表达SOX2的基础上,同时过表达了FoxA2、Lmx1a和Nurr1,虽然在纹状体中检测到了TH阳性神经元的存在,但通过谱系追踪技术确认,这些新生成的神经元实际上并不是由胶质细胞转化而来,而是原本存在于纹状体中的神经元在接受病毒感染后发生了表型变化。这一研究强调了解读在体转分化实验结果时需谨慎考虑多种可能性,这使得人们开始质疑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可行性。

2020年,分别发表在Cell和Nature杂志的两项研究提出在星形胶质细胞中敲低PTBP1可以将其转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改善PD小鼠的运动症状。遗憾的是,多家实验室随后进行验证并否认了这一结论。2022年科学家利用CRISPR-dCAS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内源性ALN及ALNe218,发现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的神经元为GABA能神经元非多巴胺能神经元。
 
这些前后矛盾的结果使得在体转分化研究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究竟能否实现在体转分化及临床应用,还需解决以下问题:谱系追踪、在体双光子和单细胞测序是记录在体转分化的较可靠的技术方法。其中谱系追踪技术是通过在基因组层面为目标细胞(例如星形胶质细胞)贴上一个标签,该标签在细胞身份变化时不会随之改变。因此,当在转分化的细胞上观察到原有标签时,便可确认转分化过程的发生。一些研究利用这一手段证明过表达SOX2、Dlx2以及敲除Rbpj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可以促使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
 
出自《帕金森病细胞替代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者:陈洁纯 黎明涛 马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