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器官模型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2025-03-25 08:42:47
目前,在食品科学中研究较多的是应用类器官模型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食品成分对疾病模型的干预以及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毒性物质对正常类器官的影响。其中,肠道类器官模型的研究最为广泛,主要用于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特别是关于营养吸收、代谢和细胞反应的影响,如对肠道各种细胞的促炎和抗炎作用。此外,肝脏类器官和脑类器官也用于评估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毒性以及疾病模型的建立。肠道、肝脏和脑类器官在人体内承担着关键的生理功能,并且与食物的消化、代谢和神经影响密切相关。通过在类器官模型中研究这些器官对食品成分的反应,能够更全面、精确地评估食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为食品配方优化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因此,选择这三个类器官作为研究重点,是对食品科学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有效途径。肠道类器官模型优于2D培养物,因为其具有更高的吸收能力、细胞类型的异质性以及增强的新陈代谢功能,因此对药物和营养保健品的生物反应更准确。除了微量金属、维生素和大量营养成分外,近年来,肠道类器官模型还被用于评估各种营养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潜在影响。例如,肠道类器官模型可以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以进一步了解添加剂可能对肠道产生的影响。日落黄是软饮料、甜点、饼干、果酱等中常见的食用色素,但目前仍缺乏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体内研究。
Qi等人利用肠道类器官研究日落黄对小肠的影响,结果显示日落黄过度暴露增加了小肠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Cai等人以咖啡酸、味精、维生素C、姜黄素和间羟基苯丙酸为例,测量了暴露于不同浓度不同饮食成分条件下的小鼠肠道类器官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随着咖啡酸浓度的提高,其对类器官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这些研究展示了肠道类器官模型在食品添加剂和营养成分评估中的重要作用,为食品安全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出自《类器官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马爱进,白如进,周军君.
上一篇: 脑类器官构建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