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外泌体miRNA在AMI中调控血管生成与心肌修复的分子机制2025-04-08 08:49:04

同样来自BMSCs外泌体的miR-153-3p却有相反的调节作用。当miR-153-3p的表达下调时,会靶向作用于调节血管生成和心肌细胞凋亡的重要调控因子ANGPT1,从而激活VEGF/VEGFR2/PI3K/Akt/eNOS通路,促进血管的生成并恢复心肌细胞的功能,减缓AMI。在体外利用烟酰胺单核苷酸对BMSCs的外泌体进行优化,与未优化组相比,优化组显著增进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测序结果表明miR-210-3p在优化的外泌体中含量丰富,且靶向作用于EFNA3。因此,miR-210-3p对AMI具有治疗潜力。来源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miR-205能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活化血管生成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和VEGF的表达,显著改善左心室的射血分数,缓解AMI引起的心脏衰竭。

除了干细胞的外泌体miRNA能够有效促进血管生成外,其他来源的外泌体miRNA也能够发挥相应作用,从而减轻AMI的损害。将提取的树突状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注入AMI模型小鼠后,与对照组相比,miR-494-3p的表达上调,VEGF表达上升,增加了心脏微血管的形成,提示了miR-494-3p在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
 
在研究心脏端粒细胞对AMI的作用时发现,心脏端粒细胞外泌体miR-21-5p能靶向沉默细胞凋亡基因cdip1,下调活化的caspase-3,抑制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促进AMI后的血管生成。从AMI患者血清中分离提取外泌体,与HUVECs共培养后发现,过表达和敲除miR-143可以分别抑制和增强血管的生成,而这种作用主要是由靶向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介导。
 
出自《应用外泌体microRNA诊治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晓童, 董杨勇, 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