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抗阻训练与柔韧性运动的优化组合策略2025-04-16 08:41:35

国外研究还提出有氧运动对于患者语言、空间记忆方案均有改善,且有提高患者认知功能的潜力,有氧运动应是临床工作者对HSCT患儿实施运动策略的首选类型。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HSCT患者早期进行抗阻训练比有氧运动更重要,由于抗阻训练通过对肌肉施加一定的阻力,刺激肌肉纤维的收缩和生长,能够有效减缓肌肉萎缩的进程,维持肌肉的质量和力量。

抗阻运动也称“力量训练“,主要有自身运动、借助器械两种运动方式,可借助如哑铃,弹力带等工具。自身运动一般以下蹲、坐位抬腿、桥式运动等为主,由于不使用额外的运动器材,仅依靠自身重力就可进行运动,故受感染风险较低,更适用于早期卧床、运动能力较低的HSCT患儿。研究对HSCT青少年进行为期86d,2~3次/周的抗阻运动,最终干预组肌肉力量接近健康青少年;但该研究仍存有一定局限性,即采用统一的抗阻方式,未探究个体运动偏好。而在国内针对HSCT青少年抗阻运动的干预性研究尚未见有发表。有必要开展针对HSCT青少年运动偏好且适合我国医疗情境的HSCT患儿抗阻训练的原始研究。
 
柔韧性运动包括动态和静态拉伸,运动前适当的拉伸可促进身体协调性和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后拉伸可帮助肌肉放松、促进恢复。在HSCT患儿的运动干预中常在运动前进行,针对不同肌肉群和关节进行温和的拉伸,增加其活动范围和柔韧性,帮助患儿更好的进入运动状态。在联合运动中,拉伸运动常运用在准备阶段,多为3~5min。现有研究柔韧性运动均在运动开始开前,忽略运动后拉伸益处,未来可深入探究HSCT患儿运动后进行拉伸对其肌肉恢复、疲劳缓解以及整体身体状态改善的具体益处,以及优化拉伸时间与频率通过不同时长、不同频率的对比研究,确定适合HSCT患儿的运动后拉伸时间范围以及合理的实施频率,以达到最佳的促进恢复效果。
 
出自《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康复运动干预研究进展》作者:李登奇,陈玉科,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