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细胞治疗中抗原逃逸机制与临床应对策略研究2025-04-17 08:53:04
抗原阳性复发是对CAR-T疗法反应不足,可能与CAR-T细胞在体内功能性丧失、持久性差、增殖不足有关,目前临床上面对阳性复发的患者会进行再次输注,如果仍反应较低会考虑研究其他替代性的CAR-T细胞构建体。抗原阴性复发有多种潜在机制,其中是患者本身基因突变引起,突变存在于绝大多数耐药肿瘤细胞中导致蛋白质被截短成为无功能或不存在的跨膜结构域,从而导致表面抗原丢失。例如临床研究表明约20%-40%的CD19CAR-T治疗后复发为CD19阴性复发,CD19阴性复发机制包括CD19基因突变导致的蛋白质变化、mRNA替代剪接或预存的CD19阴性克隆增生。毒性反应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是由于免疫治疗后内源性或输注性的T细胞被激活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而引发的严重全身性炎症反应,目前临床上会使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预防和减轻症状。由于CAR-T细胞在体内攻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误伤正常的骨髓造血细胞,导致骨髓功能受到抑制,引起各类血细胞的减少,通过药物干预促进各类血细胞恢复。尽管临床上会使用药物干预AL的CAR-T治疗后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的不良预后仍无法避免。另外,CAR-T疗法的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容易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由于NK细胞不表达TCR,同种异体的CAR-NK不会引起GVHD且几乎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同种异体来源CAR-NK细胞不仅可以缩短制备细胞的时间,也能解决自体免疫细胞不足的问题。
CD19是一种在天然和恶性B细胞表面表达的B细胞特异性分化分子簇,与B细胞的活化、信号转导、及生长调节密切相关,在造血干细胞、浆细胞、T细胞中不表达。尽管靶向CD19的CAR-T细胞也会攻击正常的B细胞,但人体可承受短期内B细胞的损失。
出自《过继细胞疗法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作者:何逸凡,胥书惠,李增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