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受体协同作用在牙周组织力学响应中的机制探索2025-05-09 09:21:32
相较于静态压力,循环拉伸对细胞的长期影响和机械信号转导的路径可能更加复杂,值得在后续的OTM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讨。在动物层面,OTM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大鼠构建OTM模型,常采用将40或50g的恒力镍钛螺旋弹簧固定在大鼠的上颌第一磨牙和中切牙之间施加力,加力持续时间多选取1、3、5、7、14d。Jiang等发现在OTM过程中,张力侧Piezo1的表达在加力后7d达到峰值,而到14d时其表达有所下调。张曼等的研究在OTM的压力侧也证明了这一点,Piezo1在OTM的开始阶段表达最高。此外,OTM中TRPV1的表达也在不同加力阶段表现出显著变化,在加力后1d迅速上升并在3d时达到峰值,5d和7d时维持高水平,最后在14d回归基线。不同机械敏感性受体在OTM过程中的表达动态变化,提示了这些受体在OTM不同阶段中可能发挥不同作用。综上所述,不同力学参数在OTM过程中引起的机械效应差异,反映了受力条件对机械敏感性受体激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力的大小、施加方式、持续时间以及不同受力方向的选择都会对OTM产生影响。通过揭示不同力学刺激对机械敏感性受体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理解OTM过程中的细胞生物学效应,推动个性化正畸治疗的实现。
机械敏感性受体在牙周组织中广泛表达,研究发现其与OTM中的牙周组织重塑、正畸疼痛的发生等密切相关。尽管现有研究揭示了不同受体在OTM过程中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体外实验,并多针对单一受体。牙周组织细胞对正畸力的感知、响应并非仅依赖单一机械敏感性受体,而具体是哪些机械敏感性受体在发挥作用,它们之间通过怎样的方式相联系还未被阐明,其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TRPV1等机械敏感性受体可能参与其疼痛传导,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相关研究仍然比较有限,亟需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出自《机械敏感性受体在正畸牙移动中的研究进展》作者:苏轩辰 董伊佳 史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