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链脂肪酸在肠道稳态维持中的关键作用研究2025-05-29 08:47:40
肠道管腔和黏膜上孕育着多种微生物,益生菌作为其中的益生成分通过调控IECs增殖、分化过程,增强肠道屏障完整性的研究已获学界广泛关注。按照益生组分划分,完整活菌、细菌组分以及代谢产物均被证实具有独立或协同的益生效应。不同益生组分对IECs增殖分化影响。依据目前分类体系,主流益生菌可分为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及酵母菌属四大类。在作用机制层面,益生菌活菌主要通过三重路径影响肠道健康:竞争性抑制病原体定植;如罗伊氏乳杆菌D8通过分泌抗菌肽抑制有害菌的定植;调节宿主免疫应答;如双歧杆菌可减少TNF-α血清促炎细胞因子;重塑肠道菌群结构;如动物实验显示鼠李糖乳杆菌GG可以恢复辐射诱导降低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改善菌群失调。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IECs中添加PGN,可通过直接与ATP合酶结合,促进酶活性,充当ATP合酶激动剂来促进线粒体稳态,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促进小肠稳态和营养吸收,减少氧化应激。脂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成分,双歧杆菌的LTA和PGN可以通过p38MAPK/NF-κB通路,缓解肠炎和微生物群失调。
另外,酵母培养物可以通过抑制大豆凝集素诱导的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和氧化应激来减少免疫抑制和肠肝损伤。短链脂肪酸作为益生菌重要的代谢产物之一,主要由肠道微生物通过膳食纤维发酵产生,是一类含2-5个碳原子的有机羧酸,包括乙酸盐、丙酸盐和丁酸盐三种主要形式。研究发现,SCFAs可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和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维持肠道的稳态。
出自《益生菌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研究》 作者:张丽,崔耀明,王秋梅.
上一篇: 肠道干细胞微环境调控机制及其再生医学应用
下一篇: 胞外多糖在肠道健康调控中的功能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