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器官模型在益生菌-肠道互作研究中的创新应用2025-05-29 08:50:34
另外,在巴马香猪母体基础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发酵液,可以显著改变子代肌肉的中长链脂肪酸组成、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有利于猪肉营养价值和风味的改善。有研究表明,将益生菌应用于反刍动物,可以进一步提升农副类饲料资源利用效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发现可以通过羊羔“肠道-肌肉轴“,增加肠道代谢物SCFAs,改变氧化肌原纤维代谢酶的活性和肌球蛋白的表达,进而降低了肉的剪切值,改善了肉的嫩度。在肉牛养殖中,将益生菌和酶共发酵的稻草饲喂肉牛,可以显著升高瘤胃液中菌落多样性、乙酸和丙酸盐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物浓度水平,提高瘤胃中的饲料能量转换效率。另外,在饲料中添加粪肠球菌,可以增加黇鹿肠道菌群丰度,改善免疫功能,进而促进了脂质、碳水化合物和磷脂的代谢,促进黇鹿体重增加。
采用类器官模型可以进一步探索益生菌不同组分对肠上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例如,小鼠模型通过口服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吲哚-3-甲醛,可以激活AhR/IL-10/Wnt信号通路,显著增强益生菌的丰度,促进肠上皮增殖,减轻粘膜损伤,提高辐射肠病的存活率,并且应用于人结肠癌细胞和类器官模型中,有相似的治疗效果。此外,罗伊氏乳杆菌和回肠类器官的共培养系统显示,LR通过重新激活Wnt/β-catenin信号传导,促进ISCs的扩增和肠上皮细胞更新,增加了类器官的生长并显著减轻了LPS刺激对类器官的损伤。Notch信号通路在肠上皮细胞的分化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肠道类器官模型可以进一步探索益生菌单一组分对ISCs命运的影响。
出自《益生菌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研究》 作者:张丽,崔耀明,王秋梅.
上一篇: 胞外多糖在肠道健康调控中的功能特性研究
下一篇: 针灸调控外泌体促进神经再生的潜在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