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通过外泌体介导的神经血管再生作用研究2025-05-30 08:48:51
王欣使用针刺的方法治疗SCI模型大鼠,采用RT-qPCR技术检测大鼠血清外泌体的表达,应用Western-blot对M2型小胶质细胞的靶点TLR4、NF-κB、MYD88以及Arg-1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方法可通过提高外泌体miR-124表达来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从促进M2小胶质细胞极化的角度降低受损区域神经炎症反应,进而促进SC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针刺作用可以使被操作区局部微环境产生一系列变化,包括但不限于细胞器激活、信号物质释放以及生物信息传递等。杨克俭等研究发现,针刺手段可以提高正常大鼠外泌体内容物释放,且与针刺干预次数呈正相关,说明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与针刺治疗方法有相关性,外泌体为针灸信号传递的重要载体。LiuYP等研究发现电针方法可以调节外泌体介导的miRNA-21传递,增加神经突触的增长,从而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XuSY等提取经针刺处理过的MCAO大鼠血清并鉴定外泌体,发现针刺方法可以增加miR-210的表达和转运,且增加了CD34、HIF-1α、VEGF、Notch1蛋白和mRNA的表达,说明针刺可以激活HIF-1α/VEGF/Notch1信号通路,通过提高外泌体miR-210转运和表达来达到促进受损血管再生。
ZhangSH等提取经电针处理过的MCAO大鼠缺血周围纹状体外泌体,进行外泌体生物标记物鉴定,使用微阵列芯片检测miRNA的表达,发现电针可以增加miR-146b的转运和表达,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缺血周围纹状体神经元分化,进而有利于神经损伤的修复。KleinJD等发现针刺可以增加外泌体丰度并调控相关microRNA转运,会引起肾血流量升高,其作用机制为针刺刺激可以提高外泌体miR-181d-5p的转运和表达,而miR-181d-5p可以靶向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
出自《针刺调控外泌体miRNA表达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于晨光,金艳霞,尹洪娜.
上一篇: 外泌体介导的针灸信号传导网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