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血管通路选择策略2025-07-04 08:40:17

主管医生与患者/供者及家属讲解采集流程与原理,签署知情同意书,采集护师准备工作包括做好解释工作,使理解并取得配合,同时消除其紧张。准备血液成分分离机、专用分离导管,另备抗凝剂、生理盐水、心电监护仪、急救器材和药品,备好皮肤消毒物品、无菌棉球和纱布、止血带、胶布及握力球。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采集工作顺利进行、血细胞分离机正常工作的前提,也是高质量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保障,采血压力不足的血管通路对收集界面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影响OPTIASpectra分离机采集效率,血流稳定的采集利于分离机离心后建立稳定界面,保证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采集端可选择肘部血管,16号或更大口径的针头用于采血端,18号或20号的留置针用于回输端,若无适合静脉,可选桡动脉为采血端。儿童及评估没有适用外周血管为采血端的成人,可选择股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双针中心静脉插管。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应注意避免进返通道在同一肢体上。血管细低流速及儿童采集者可降低采集流速,避免压力不足报警,低流速不影响外周血干细胞的收集率。
 
采集通过离心原理用血细胞分离机将血液进行分层,分离出需要的干细胞,采集方式采用周期性采集,一个采集周期分为4个阶段:采血阶段,采血并在分离腔中形成白膜层,回输到供者/患者体内。压缩阶段,压缩白膜层,此时全血流速减慢。白膜泵出阶段,利用血浆泵将白膜泵出,直到细胞感应器发现细胞或泵出量达到预设容量。白膜收集阶段,利用血浆泵收集白膜。体重<20kg儿童在采集开始阶段先用红细胞充管路,速度从15~20ml/min开始,不要超过30ml/min。采集前血常规指标要求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50×109/L。采集技术要求:处理血量上限2倍全血容量、采集时间每次不超过5h。
 
出自《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实践整体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血液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