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造血干细胞冷冻保存技术的比较与应用2025-07-04 08:43:23

采集细胞数量标准:auto-HSCT及allo-HSCTCD34+细胞数>2×106/kg、半相合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数>3×106/kg。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机auto-HSCT患者及allo-HSCT健康供者采集前均建议常规进行外周血CD34+细胞绝对值计数,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动员第4天外周血CD34+细胞数<5个/μl停止动员、5~20个/μl可加用普乐沙福动员、在第4天外周血CD34+细胞数>20个/μl可动员第5天直接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原则上与自体相同。极少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不够的供者需要骨髓采集替代方案。

造血干细胞冷冻保存有程序化控制降温后液氮保存和非冷冻保存程序降温-80℃冰箱保存,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保证外周血干细胞的活性。非程序化控制降温-80℃冰箱冷冻保存是保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最简便的方法,该方法直接将添加冷冻保护剂的细胞悬液置于-80℃冰箱中梯度降温,可免去程序化控制降温冷冻保存的复杂程序和所需昂贵的设备。优点在于不需要程序降温仪、易于操作、省时省力,特别适用于自体移植患者短期内回输的临床需求。
 
程序化控制降温技术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长期保存的标准冻存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辅助温控系统实现精准梯度降温,保证细胞冻存过程中以1℃/min的速率从6℃降至-40℃,在造血干细胞冻存悬液由液相变固相时的相变期间,程序化降温设计可以减少冰晶形成对造血干细胞的损伤风险,适合造血干细胞的长期保存,该方法适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预冻存及健康供者淋巴细胞冻存,但存在冻存细胞过程制冷时间长、液氮的消耗大、设备较昂贵的缺点。
 
出自《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实践整体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血液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